严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垃圾焚烧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复杂组分固体燃料热转化机理及清洁利用)项目负责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浙江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负责人,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在职攻读),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任博导(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曾赴加拿大Nova
Scotia工业大学高访合作研究1年(1992-1993年),曾赴日本东京大学机械系(1998年)作短期高访研究工作。历任国家教委洁净燃烧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现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主任、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科协常委、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長、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長、杭州市能源学会理事長、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废弃物处置研究室主任。
严建华教授长期致力于低品位可燃废弃物的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研究,围绕固体燃料的高效清洁能源化利用、污染控制、燃烧检测和诊断及优化运行,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纵向和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建立了废弃物中不同组分的热转化动力学数据库,研发的循环流化床焚烧发电技术和污泥搅动型间接热干化焚烧集成技术,解决了高水分、低热值生活垃圾和污泥清洁焚烧的国际性难题,实现了二恶英排放优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技术成果获得了成功的产业化,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被国际废弃物能源化理事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N.J.
Themelis 教授列为固体废弃物热处置四大主流技术之一。建立了国内首家列入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实验室目录的二恶英分析实验室。2项核心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他引1500余次,合编专著和教材4部,获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余项,主编国家技术导则一项,参编国家标准和技术导则各一项,并作大会特邀报告7次,所培养的博士生有两位分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严建华教授作为团队共同带头人,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作为第一完成人和共同负责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2006、2014
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 年,2015
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 年、2015 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 年)。作为核心骨干,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1997年、2006年)、教育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一等奖(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997
年)。
 
图为严建华教授(右一)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汇报浙江大学开发的废弃物无害化能源化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情况,国家领导人赞誉浙江大学开发的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发电技术为“浙大流派、中国经验”,该项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了50余座垃圾发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