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作品名称 |
参赛学生 |
学院(系) |
指导教师 |
奖项 |
1 |
制氢同时处理废水的微生物电解电池 |
俞晋频、董骏超、王琳俊、林小杰、欧文豪 |
能源工程学系 |
成少安 |
一等奖 |
2 |
自跟踪光伏聚光系统 |
隋天举、李华军、李天琪、王智博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管理学院、电气学院 |
朱华 |
一等奖 |
3 |
集成式多功能充电器—E-BOX |
朱佳凯、王世宽、袁琳琳、袁宇轩、沈绍斐、戴恩乾、周怡孜 |
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数学系、物理系、电气学院、能源工程学系、管理学院 |
韩晓红 |
一等奖 |
4 |
高层建筑排水管路发电系统 |
杨立中、唐凡森、耿泽暘、魏远洋、薛耀、樊一帆、王君 |
能源工程学系、电气学院、电气学院、能源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 |
盛德仁 |
一等奖 |
5 |
保水平面刷洗装置 |
徐仁杰、杜兆辰、刘志超、常倩云 |
能源工程学系 |
金隐华 |
二等奖 |
6 |
利用振动能的脉管制冷系统 |
马潇辉、阮培钦、潘冲、刘杰飞、王竞凡、朱国栋 |
能源工程学系 |
张小斌 |
二等奖 |
7 |
最‘节能’的纸巾 |
倪绍师、刘唐、魏宏悻 |
管理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
无 |
二等奖 |
8 |
基于斯特林—布雷顿循环的能量多级利用系统 |
李国翔、江文敏、杨懿、张帆、郑海华 |
能源工程学系 |
孙志坚 |
二等奖 |
9 |
节能电视插座 |
刘畅、钱京京、彭家亮、程晓鑫、潘庆、雷李楠、顾倚竹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经济学院、竺可桢学院、机械工程学系 |
王维东 |
二等奖 |
10 |
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混合热源型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 |
帅鸥、陈欢、时冰伟、金书行、傅广实、叶栋、胡劲逸 |
能源工程学系 |
俞自涛 |
二等奖 |
11 |
新型高效热泵加热储热系统研究 |
刘海泽、冯哲、时伟、史建勇、刘佳、高洁 |
能源工程学系 |
吴杰 |
二等奖 |
12 |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太阳能海水淡化 |
王菲、杨天锋、林诚乾、王旭、汪超、夏云飞、方昕 |
能源工程学系 |
倪明江 |
二等奖 |
13 |
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处理系统 |
林斌斌、黄薇薇、周旭萍、朱凤森、任凤鑫 |
能源工程学系 |
成少安 |
三等奖 |
14 |
2,5-二甲基呋喃的发动机台架试验 |
刘晓晨、朱敏婧、何海斌、梅耀昕、楼位鹏、戴钦 |
能源工程学系 |
许沧粟 |
三等奖 |
15 |
户外遮阳伞连续供水系统 |
李佳、陶东亮、金琦鹏 |
生命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 |
杨克己 |
三等奖 |
16 |
车辆尾气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
俞锐康、刘瑞骏、朱丽艳、王婷、李恒、杨振伟、路广成 |
能源工程学系 |
熊树生 |
三等奖 |
17 |
废品压缩凳 |
扶仲毅、张帆、李晓彪、魏婕、田彧龙 |
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
吴杰 |
三等奖 |
18 |
伸缩式可换头环保牙刷 |
沈丹妮、夏璞杰、赵逸栋、张罗马 |
求是学院 |
柴春雷 |
三等奖 |
19 |
新型混联式动力系统的建立和性能分析 |
王泽武、周一鹿 |
能源工程学系 |
许沧粟 |
三等奖 |
20 |
基于风压变换和压电效应的风能收集器 |
袁灵成、禹娟、乌云、张恒、周鼎、吕武略、刘璇 |
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求是学院、求是学院、竺可桢学院 |
孙大明 |
三等奖 |
21 |
高温烟气静电除尘装置 |
陈晨、吴奇、林大进、赵云龙、孙宇 |
能源工程学系 |
高翔 |
三等奖 |
22 |
节能别墅设计方案 |
刘琛、石良城、陈庆烈 |
求是学院、建工学院、建工学院 |
钱晓倩 |
三等奖 |
23 |
静态车载空调热管辅助系统 |
周凯、王宇佳、虞骅艇、陈照杰、宁迪、包士然、何珍珍 |
能源工程学系 |
陈光明 |
三等奖 |
24 |
探求“富”与“绿”的双赢之路 |
郑茹元、杨卉、周育仙 |
经济学院 |
朱柏铭 |
三等奖 |
25 |
隔膜式创新型水锤泵 |
王星昊、侯方心、杨博元、胡宇峰、穆祺伟、崔强 |
能源工程学系 |
朱燕群 |
参赛奖 |
26 |
汽车轮胎胎压自动调节系统 |
潘立葆、陈晓强、姚龙超、张扬、刘志能、张兴伟、沈佳丽 |
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管理学院 |
李道飞 |
参赛奖 |
27 |
浙江省碳金融市场设计 |
徐文静、韩里扬、邱欣、刘怡辰、冯一凡、刘煜涛、毕子呈 |
竺可桢学院、能源工程学系、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 |
方梦祥 |
参赛奖 |
28 |
滑动弧技术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吸附处理改进 |
贾志伟、王少鹏、林东阳、宋鹏程、郭方舟、周维浩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电气学院、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学院 |
祈志福 |
参赛奖 |
29 |
节能型实用简易控水装置 |
乐轶燕、伍文超、屠坤、姚培勇、寿绍迪、张诏禹、王振东 |
计算机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计算机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 |
赵武峰 |
参赛奖 |
30 |
基于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的寝室节能技术 |
邵日炼、李驰、林凌峰、徐秋月、卢意、陈方舟、沈静璐 |
能源工程学系 |
李伟 |
参赛奖 |
31 |
便携式风力发电机 |
陈碧清、陈晓丹、袁泽瑛 |
生命科学学院、电气学院、电气学院 |
唐黎明 |
参赛奖 |
32 |
基于红外传感技术的室内节电系统 |
高操、李铭、涂正元、李源、丛亚 |
电气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电气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
吴晓波 |
参赛奖 |
33 |
擦字机 |
方泽聪、弋启猛、严灿林、方阅川、韩正峰 |
能源工程学系 |
周昊 |
参赛奖 |
34 |
优化节能发电调度与风电消纳新模式 |
徐国丰、裴旭 |
电气学院 |
无 |
参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