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由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主办,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承办的省“十大之江先锋”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浙江大学工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岑可法院士光荣当选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该项活动自5月23日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广大党员群众踊跃参与。短短10天投票时间,38.3万人次通过报纸、网络、短信等方式参与投票。此次“十大之江先锋”是通过层层推荐、广大党员群众投票评选产生的。 岑可法院士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岑可法院士矢志科学,怀着一腔报国热忱毅然回国,选择了当时条件还比较艰苦的浙江大学任教。岑可法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取得11项国家奖、100余项发明专利,在煤炭分级利用多联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生物质能高效清洁利用、微藻制油制氢技术、大规模制氢等前沿科学研究上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士身先士卒,在他的言传身教和精心培育下,以他为首的导师团队先后培养了包括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内的2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及5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和3名提名获得者,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 岑可法院士关爱学生,在多年摸索的基础上,岑可法总结出了“教授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梯形机制”、“导师群体培养”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在担任能源系系主任、机能学院院长期间,高度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他的推动下,2003年浙江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将能源与环境合为一体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需求,岑可法团队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建设新能源专业的设想,并于2010年推动设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国家急需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2010年1月,在75岁生日之际,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350万元捐献给浙江大学,设立岑可法教育基金,支持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岑可法院士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在能源系乃至全校党员的眼里,他就是一面旗帜。
能源工程学系
2011.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