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阅览 ==
浙江大学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再创佳绩
2012-8-18

浙江大学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再创佳绩

编辑:ypmao    日期:2012-08-14 15:40:29  访问次数:810

2012年8月8日至10日,“凯盛开能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决赛,来自全国73所高校的5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我校共有7支队伍参加本次现场总决赛。据悉,获得特等奖的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作品。经专家评审,我校再次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优秀组织奖”。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以“培养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竞赛每年举办一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一所高校共同承办。本竞赛的第一至第四届于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在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举行。目前,该项赛事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普遍认同的国家级主题竞赛之一,并在全社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广,有力推动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本次大赛有203所高校参赛,覆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并且首次有港澳大学生参与,分别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本届大赛无论是比赛规模和作品来源地域均创历史新高。竞赛共收到2059件作品,经过网评、专家主审、小组讨论推荐、专家审议会等阶段共评出141件入围决赛作品,评审专家们从141件涉及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的作品中,决出最具“低碳、高效、节能”理念的设计作品。
在开幕式上,全国竞赛委员会主任岑可法院士回顾了节能减排大赛的创办历程与丰硕成果。经过连续几届的成功举行,节能减排大赛已经跳出了能源动力类的范畴,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大赛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能源动力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推动性贡献。历时3天精彩而激烈的角逐,决赛阶段经由现场展示、分组答辩、现场评审、专家讨论等环节的评选,最终经专家委员会评定,第五届节能减排大赛从73所高校参与决赛评审的141项作品中,推选出了特等奖9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90项,此外还评出了三等奖345项,优秀组织奖59项。
本届大赛组织委员会主任及专家委员会主任丰镇平教授在会上用“一个主题”、“两项结合”、“三大特色”、“四样精彩”、“五届之最”概括总结了本届大赛新的面貌及特点:第五届节能减排大赛的参赛作品充分体现和诠释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这一大赛的主题,积极推动了全社会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参赛作品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赛筹办与组织充分体现了高校与企业的结合;本届比赛规模大,作品质量好,专家层次高,确保了本届大赛的质量,扩大了大赛在国内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交融;赛事呈现出“四样精彩”,即“万人参与,千余作品,百所高校,十分优秀”;大赛不论从规模、覆盖面还是参与人数、作品数量和整体质量等方面都堪称为“五届之最”。赛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整场赛事。
今年浙江大学参赛队在本科生院教研处和能源系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浙江大学节能减排竞赛实践基地和各研究所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经过浙江大学第五届节能减排校赛的选拔以及决赛前的多次校内培训、赛前模拟演练和动员,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在西安参赛期间,我校参赛代表团是规模最大,实物作品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之一。克服了异地参赛、队伍庞大、路途遥远等诸多不利因素,在紧张而激烈的竞赛中,我校7个参赛队以高昂的激情和精神风貌,团队协作,顽强拼搏,脱颖而出,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为学校再次争得了更多荣誉,可以说我校是参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以来获奖级别高而最多的高校。
据悉,2013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将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在闭幕式上大赛竞赛委员会主任岑可法院士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会旗从西安交通大学大赛组委会主任丰镇平教授手中移交给第六届赛事承办学校——上海交通大学的代表王如竹教授。
 
 
 

浙江大学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排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名单

序号

作品名称

参赛队员

学院(系)

指导教师

奖项

1

液压电梯能量回收系统

王少鹏、唐丁玲、练建强、程斌杰、樊一帆、梅冰昂

能源、能源、计算机、电气、能源、能源

骆仲泱

特等奖

2

热源互补型斯特林发动机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

时冰伟、陆云婷、赵睿、胡晓平、叶栋、李力祥、刘勋

能源、能源、电气、控制、能源、能源、控制

肖刚、倪明江

特等奖

3

WiserOcean水上“食”油精灵

王昊飞、杨孟霏、穆祺伟、魏谦笑、王雯吉、王拓、骆玮璐

控制、能源、能源、机械、机械、控制、竺可桢

卢建刚

一等奖

4

新型隧道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厉文榜、庄震亚、吴雨越、刘璇、高峰、李曼洁

能源

孙大明、缪思恩

一等奖

5

基于湿式静电的PM2.5脱除系统

王君、耿雪威、金书行、吴旭烽、宋思浩、朱正元、常倩云

能源、能源、能源、电气、能源、能源、能源

高翔

一等奖

6

越浪式冲转波浪能发电装置

谷超、赵旭、丁芳、梅恺元、刘志能、宁雅倩、徐帅玺

能源

孙大明

一等奖

7

废旧电池回收及电能收集再利用装置

胡嘉骅、葛君和、刘洋、孟思齐、庞宇琛、彭越宇、刘志文

电气、机械、控制、能源、能源、能源、计算机

骆仲泱

二等奖

8

汽车智能新型隔热系统

王益可、许建青、陈晓强、袁涛、沈钊、马浩军、李致远

能源

熊树生

三等奖

9

超市冷柜冷凝热集中管理系统

于韩、蔡天勤、方星亮、陈建军、吴锴元、施伟

能源、能源、能源、能源、电气、能源

邱利民

三等奖

10

面向中餐菜肴规模化生产的智能烹饪系统设计及示范模型制作

李治乾、张婕欣、傅广实、何磊杰、陶威、杜往泽、王建阳

能源、控制、能源、电气、机械、控制能源

张政江

三等奖

能源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节能减排实践基地
本科生院教研处
201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