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阅览 == |
|||||||||||||
实验室牵头项目“湿法高效脱硫及硝汞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13-1-21 |
|||||||||||||
奖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看项目名称,总觉得与我们生活离得十万八千里。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翔教授笑称,不要被项目名称唬住,其实,它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最近,杭州连续的灰霾天气,就是PM2.5造成的,他们的研究项目能有效降低PM2.5值。 “我国是全世界能源利用大国,主要能源又以煤为主。据去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燃烧了世界将近一半的煤。”浙江大学高翔教授介绍,燃煤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汞等多种污染物,这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形成二次PM2.5的重要前体物。 “国家‘十二五’提出的新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是全世界最严的,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标准比德国还要严,并且首次将重金属汞列入环保标准。”但是,要改造现有的燃煤机组具有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困难。 高翔教授和岑可法院士所带领的团队,就是要为这些燃煤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他们以湿法脱硫技术为基础,把脱硫、硝、汞等污染物的各种净化塔合成一个塔,在高效脱硫的同时,一体化控制各种污染物,解决了高效脱硫和硝汞一体化控制两个问题。 “国内首批脱硫示范项目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试点,因引进国外脱硫技术和进口设备,每千瓦脱硫投入费用在1000元左右,有些脱硫项目每千瓦的投入费用甚至高达2000多元,而我们这套装备的每千瓦投资才200元左右,而且效能还比他们的高。”高翔说,这项成果已在含1000MW级的燃煤机组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累积推广了110多套,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160万吨/年、氮氧化物5.5万吨/年、汞8.9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