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名称: |
项目名称: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液体燃料机理与调控
项目编号:2018YFB1501400
起止时间:2019.4-2023.3
项目承担单位:浙江大学 |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负责人:骆仲泱,博士,教授。1990 年获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4
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指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获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模范教师、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个人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和煤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迁移及控制理论。曾担任973
项目“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燃料的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973项目“生物质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基础问题研究”专家组长。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为高品位能源的基础问题研究”。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4
项,其中生物质能研究方向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近五年,共发表生物质能方向SCI 论文30 余篇,中英文著作3 部,授权发明专利18
项。 |
■ 项目简介: |
面向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主要途径,针对制约转化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构建生物质液化过程的集成耦合验证系统并交叉优化,为纤维素类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突破提供科学支撑。 |
■ 研究目标: |
通过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机理与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获取燃料乙醇(丁醇)、车用及航空燃料等转化途径的转化规律,形成生物质转化液体燃料的多学科交叉理论新体系,构建生物质液化过程的实验室集成耦合验证系统,开发多种转化途径的交叉耦合技术,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环境-经济评价方法并进行系统集成优化,以期显著提升生物质液体燃料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性,为生物质转化液体燃料技术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
■ 研究内容: |
研究纤维素生物质混合糖高效共代谢转化为乙醇(丁醇)的分子机制及调控、全组分解聚与化学催化调控、合成气定向制备与催化合成、耦合热分解及产物定向提质,并研究转化途径交叉耦合及集成优化。 |
■ 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
1)生物质解聚解构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耦合分解和定向调变机制,
2)在复杂体系中生物质气液相解聚解构产物定向转化及协同调控策略,
3)基于能源-环境-经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制备多途径交叉耦合优化机制。 |
■ 课题分解: |
课题一: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生物转化乙醇(丁醇)过程机理及调控策略
课题负责人:鲍晓明;课题负责单位:齐鲁工业大学;课题参加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重庆大学
课题二:纤维素类生物质水热转化为含氧/烃液体燃料的调控机制
课题负责人:刘琪英;课题负责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课题参加单位: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课题三:纤维素类生物质定向气化合成航空液体燃料的转化机制
课题负责人:杨海平;课题负责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课题参加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课题四:纤维素类生物质多组分耦合热分解机理及产物定向提质规律
课题负责人:胡常伟;课题负责单位:四川大学;课题参加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课题五: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交叉耦合集成优化机制及综合评价
课题负责人:骆仲泱;课题负责单位:浙江大学;课题参加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东北电力大学
|
五个课题目标、内容各有侧重,研究对象和解聚产物相互交叉形成新方向和新转化途径,每个课题建立实验室规模验证系统,保证实现项目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课题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见下图。
|
|